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 法國《回聲報》網站10月14日刊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努里爾·魯比尼的文章,題為《不,衰退不會很快結束,幅度也不會很小》,文章編譯如下:
一年多來,我一直在解釋為何通脹高企的勢頭會持續下去。其原因不只是糟糕的政策,也有供給受到的巨大沖擊。此外,各國央行想通過加息遏制通脹,這只會讓經濟硬著陸。我曾經警告說,如果經濟衰退真的到來,可能會比較嚴重且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金融難題和債務危機普遍存在。
這些預言是否準確呢?首先,認為通脹只是過渡性的“過渡派”顯然在“持續派”面前丟了面子。除了貨幣、稅收和靈活的信貸政策之外,供給不給力也造成沖擊,讓物價飛漲。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諸多經濟瓶頸出現,包括勞動力短缺。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和原材料市場受到沖擊。最后,制裁范圍擴大和美元強勢讓全球經濟進一步割裂,從貿易到移民,許多領域加速走上去全球化的道路。
大家都承認,供給不足持續帶來的這些沖擊會推高通脹。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和美聯儲都開始承認,可能極難實現經濟軟著陸。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今后可能會說,是“稍微溫和一點的著陸”,可能難免會感受到“一絲痛苦”。市場分析師、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則認為,會出現硬著陸的一幕。
在滯脹及供給不足的沖擊下,要實現軟著陸較為困難,而經濟會因需求過度出現過熱的情況。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美國通脹率高于5%(目前高于8%)和失業率低于5%(目前為3.5%)的情況下,美聯儲還從未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在歐洲,硬著陸更有可能發生,主要是因為俄羅斯供應不足對能源市場造成沖擊和歐洲央行加息行動相對于美聯儲滯后。
我們已經陷入經濟衰退了嗎?還沒有,但美國經濟上半年已經出現負增長。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展望指數表明,經濟放緩勢頭會隨著貨幣政策收緊變得更加嚴重。到年底,經濟硬著陸被認為是很可能出現的場景。
盡管很多分析師認為經濟會出現衰退,但他們認為將會是短期的且幅度不會太大。相反,我對這種相對樂觀的預期發出警告,因為可能會爆發嚴重且持續時間很長的債務危機。金融市場(包括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最近碰到的困難也進一步佐證了我的觀點:各國央行的努力可能會導致經濟和金融崩盤。
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不管如何表態,各國央行都將感受到經濟硬著陸和金融崩盤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有些不妙的跡象已經在英國出現。
另外,很多跡象表明,溫和的增長已經讓位于滯脹,其特點就是,供給不足造成的沖擊是不穩定的,且會產生諸多影響。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問題,造成沖擊的因素還包括:很多重要經濟體人口老齡化,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多邊主義瓦解,新冠病毒新變異株和猴痘肆虐,氣候變化日益造成負面影響,網絡戰頻發,旨在提高工資和就業者購買力的稅收政策出臺。
今年1月至6月,美國等國家的股指跌幅超過20%,而長期債券的收益率從1.5%升至3.5%,這導致人們在股票上的損失遠高于債券。
債券收益曾在市場復蘇的7月至8月中旬下降。但在那之后,股市持續大跌,而債券收益開始大幅上升。通脹走高導致多國收緊貨幣政策,金融市場的平衡性就體現了出來,股票開始讓位于債券。如果出現輕度經濟衰退,股價就會下跌,如果出現滯脹導致的債務危機,股價會大幅下跌。一些債務市場上出現的緊張信號日益增多:長期債券收益率在上升,杠桿借貸市場和依靠貸款的債券市場紛紛關閉,高負債企業、銀行、家庭、政府都被過度負債所累。
危機就在眼前了。
(責任編輯:馬常艷)